一、今年的新规定及新要求:
1、今年市人社局对干部培训计算继续教育学时问题做出规定:与专业不相关的干部培训,除文件明确规定可以纳入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的以外,其它均不再登记为继续教育学时。
2、请各部门继续教育联络人进行本部门的初审、登记工作,继续教育联络人初审后在《继续教育登记证》登记人处签名;统计本部门所有申报人员的申报学时数,提交按市人社局的统一模板填写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验证登记表》(需盖章),一式两份,一份报市人社局备案,一份交组织人事处,电子版发人事处邮箱:zzrscrsc@163.com。
二、《继续教育登记证》填写及学时材料提交的要求
1、《继续教育登记证》填写时必须用蓝、黑墨水书写,不能有任何涂改。填写格式按市直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证》参照格式填写。
2、按市人社局要求:(1)发表的书籍及刊物由学院组织人事处审核原件并在复印件上签名盖章,市人社局审核经学院验印的复印件,需提交原件及复印件(封面、封底、目录、用稿通知、文章页等复印件各一份);(2)其它学时材料市人社局审核原件。
3、《继续教育证》及继续教育学时材料统一装入
240mm
×
340mm
并有封扣的牛皮纸质档案袋,档案袋正面粘贴继续教育学时材料档案袋封面。(所装材料超过两袋请用包装绳进行捆扎)
4、继续教育学时材料档案袋内请按以下顺序摆放:
(1)填写好的《继续教育学时材料交接清单》一份;
(2)已在所属部门初审、登记过的《继续教育登记证》;
(3)继续教育学时材料(按《继续教育登记证》填写登记的顺序依次摆放)。
5、若继续教育学时证明材料只出具了学时数,则《继续教育登记证》学分处不用填写。
6、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工业强省测试成绩不需个人提供材料,参加测试人员成绩单有备案,只需填写登记即可。
7、2014年公需科目“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请自行打印成绩单作为学时材料。
三、学时计算的相关具体问题
1、经与人社局沟通,《lol比赛下注平台学报》按刊型内部刊物计算学时(30学时)。
2、参编公开出版的论著、译著、教材,需提供出版社或者编辑部出具的用稿通知(需标明用稿字数)等证明材料作为学时数认定的依据。
3、第三编辑在第二编辑基础上减10学时,按此计算依次递减10学时至无学时不再计算。
4、单位举办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范、新技术推广等讲座计算相关问题。
(1)讲座产生的学时认定材料以学院科研处的证明材料为依据。学时计算为:主讲人:每次按实际所授课时数2倍计算学时,参加人:按实际听课时数计算学时。(例如:实际进行了1个小时的讲座,主讲人计2学时,参加人计1学时)
(2)提供讲座材料的注意事项:
①提交讲座认定材料时,下载《讲座学时一览表》进行学时汇总,主讲、听讲分开汇总。《讲座学时一览表》填写样本如下表:
张** 同志参加学术讲座(报告)学时一览表 ( 听 讲 )
|
序号
|
时间
|
讲座题目
|
学时
|
学分
|
证明 页码
|
1
|
2010.2.1
|
《******》
|
2
|
2
|
1
|
2
|
2010.3.5
|
《******》
|
2
|
2
|
2
|
…
|
…
|
…
|
…
|
…
|
…
|
16
|
2010.7.6
|
《******》
|
2
|
2
|
16
|
本页合计学时数: 32
|
总计学时数: 32
|
在此表后附科研处开具的讲座学时证明材料。
②讲座项目登记填写到《继续教育登记证》上时可分开填写也可按《讲座学时一览表》汇总的学时进行合并填写(主讲、听讲分开登记填写)。如合并填写,合并时间段的安排填写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合并填写的格式如下:
项目名称
|
《 (填写学术报告名称) 》等16次讲座听讲
|
举办时间
|
2010.2.1-2010.7.6
|
学习形式
|
听讲座
|
认可部门
|
lol比赛下注平台科研处
|
考核结果
|
合格
|
学时数
|
32
|
学分数
|
32
|
登记单位(盖章)
**主管部门(公章)
登记人:
|
验证单位(盖章)
**主管部门(公章)
验证人:
|
5、一稿多投或者相同内容的学术、技术论文发表在不同刊物上,学时只能计算一次。
6、已请示人社局,获优秀工编辑、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优秀团干部、集体荣誉等荣誉证书属于个人荣誉,不计算学时。
7、参加培训、进修等继续教育活动需提供相关通知、文件,所属单位部门开具的同意派出参加培训、进修的材料,标识学时数的材料(如课程表),考核、考试合格的证明等材料。
8、安顺市委组织部开展的安顺干部在线学习的材料、学时计算。
经市人社局与市委组织部对接,参加安顺干部在线学习的凭市委组织部出具的学时统计材料作为继续教育学时计算依据(该材料由组织人事处按市委组织部规定的时间到组织部领取)。
该项目最高每年计24学时。每年实际学时不足24学时的,以实际学时数计继续教育学时;超过24学时的,均计24学时。
各专业技术人员如有问题请查阅相关文件,若仍存在问题请各部门继续教育联络人把本部门的相关问题收集后联系组织人事处刘珪。需要空白《继续教育登记证》的请到所属部门继续教育联络人处登记,由联络人统一到组织人事处领取。
联系电话:3235997
组织人事处
2014
年10月24日